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解读】提前发布预警可有效减缓污染发展、降低污染峰值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结果显示,9月25日—10月2日将出现一次长时间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北京市于9月25日24时启动橙色预警。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对预警应急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解读。

根据多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初期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从而实现“污染削峰”,是重污染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多家科研单位的空气质量模拟分析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好地降低PM2.5峰值浓度。例如,对2016年12月16–21日的重污染过程,相关部门提前3天对污染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做出了精确预测,北京市在12月15日的蓝天白云下提前32小时向社会发布通告,于16日20时起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了25%左右。对2017年11月4–7日的重污染过程,“2+26”城市提前1–2天发布橙色预警,延缓了重污染的发生发展,降低了PM2.5峰值浓度,也起到了较好的污染削峰效果。因此,针对本次污染过程,北京市在蓝天白云下发布橙色预警,是为了减少前期的污染积累,改善空气质量。

基于本次污染过程的预报结果,区域中南部提前1–2天发布预警,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减排措施效果的初步评估,“2+26”城市采取预警措施后,一次颗粒物、SO2、NOx、VOCs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约在20%–25%之间,其中工业企业应急管控措施减排贡献最大。各城市采取减排措施的效果已初步显现,9月25–26日,“2+26”城市PM2.5日均浓度等级均为优良,仅有6个城市出现PM2.5短时轻度污染,显著低于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结果。

(图源“城市蓝”小程序)

解读专家: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柴发合研究员


往期精彩回顾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更清晰—蓝天保卫战,精准施策加油干

生态环境部: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A级企业,今冬遇重污染不要求其停限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大气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已预警提示8省市

生态环境部:今冬重污染期间A级企业可不减排,B级企业可少采取减排措施

图解科普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来源

【专家解读】排放强度大、远超环境承载力是导致区域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

科普 | 常说“散乱污”,啥是“散乱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